技術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無菌藥品密封完整性檢測方法選擇指南
隨著2024年國家藥典委員會相繼發布《9650 無菌藥品包裝系統密封性指導原則》(第一次)、《9628 無菌藥品包裝系統密封性指導原則》(第二次)以及第三次征求意見稿,密封完整性檢測成為制藥行業關注的焦點。2025年版《中國藥典》明確規定,注射劑、生物制品等無菌藥品需采用適當的密封完整性檢測方法。指導原則中詳細介紹了多種檢測方法,包括真空衰減法、壓力衰減法、高壓放電法、微生物挑戰法、示蹤氣體法和示蹤液體法等。這些方法各有優劣,制藥企業在選擇時需綜合考慮產品特性、生產環境和成本等因素。
本文由濟南三泉中石技術服務旨在為制藥企業提供科學的選型依據,幫助其根據產品需求和生產實際選擇合適的密封完整性檢測方法,從而提升檢測的準確性與可靠性,保障藥品質量。
密封完整性檢測的重要性
密封完整性檢測是無菌藥品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藥品包裝的密封性直接關系到產品的無菌性和穩定性,進而影響患者用藥安全。隨著監管法規的完善和各地藥監部門對密封性檢測的持續關注,科學選擇檢測方法已成為行業共識。然而,面對市場上眾多的檢漏技術,制藥企業如何選擇適合自身需求的檢測方法,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以下從產品適用性、檢測方式(無損/有損)、生產現場適用性和成本四個方面,探討密封完整性檢測方法的選擇要點。
選擇密封完整性法的關鍵考慮因素
1. 產品適用性
不同包裝形式和內容物特性對檢測方法的選擇有顯著影響。企業在選擇檢測方法時,應結合產品特性和實際測試數據進行評估,而非簡單依賴經驗判斷。
案例分析:以單抗產品(大分子生物制品)為例,部分觀點認為真空衰減法不適用于大分子產品,因其可能因堵孔導致假陰性結果。然而,Sumspring三泉中石通過Leak-S微泄漏密封性測試儀(真空衰減法)測試發現,有些廠家大分子產品確實會出現堵孔現象,造成假陰性的出現,但部分單抗產品的陽性樣品檢出率可達100%。這表明,檢測方法的適用性需通過實際測試驗證,而非一概而論。
建議:
針對不同包裝形式(如安瓿瓶、西林瓶、預充針等)和內容物(如液體、凍干粉、生物制品),進行針對性測試。
收集真實數據,評估檢測方法的靈敏度和準確性。
2. 無損檢測與有損檢測
檢測方法分為無損和有損兩類,企業需根據產品特性和質量控制要求選擇合適的檢測方式。
高壓放電法:高壓放電法適用于大部分注射液產品,但常被誤認為是有損檢測,可能改變藥品理化性能。Sumspring三泉中石通過Leak-HV高壓放電法密封性測試儀驗證,采用低電壓技術測試的輸液類和生物制品在檢測后理化性能通常無顯著變化。但對于特定產品,高電壓可能引發影響,因此需通過實驗確定適用電壓范圍。
其他方法:微生物挑戰法、示蹤液體法等通常為有損檢測,可能導致樣品報廢。企業需權衡是否接受有損檢測對樣品的影響。
建議:
優先選擇無損檢測方法,減少樣品損耗。
對于有損檢測,需驗證檢測后藥品理化性能是否受影響。
3. 生產現場的適用性
某些方法在實驗室或包裝設計階段表現優異,但在生產現場可能面臨限制。企業在選擇檢測方法時,需考慮其在實際生產環境中的可操作性。
案例分析:示蹤氣體法(氦質譜法)以高精度著稱,適用于包裝設計和研究階段的微小泄漏檢測。然而,在生產現場,氦質譜法的應用受限:
藥品包裝通常不填充氦氣,若需檢測,需將氦氣壓入包裝后再測試,屬破壞性檢測,難以被廣泛接受。
氦氣成本高昂,批量檢測的經濟性較差。
建議:
評估檢測方法在生產線的可行性,如設備操作復雜性、檢測速度和環境要求。
4. 成本考量
檢測方法的成本包括儀器采購成本和后期使用成本(如耗材、維護等)。企業在選擇方法時需平衡精度、效率與成本。
案例對比:
色水法:成本低,但靈敏度較低,可能無法滿足高精度要求。
氦質譜法:精度高,但儀器和氦氣成本較高,適合研發而非大規模生產。
真空衰減法/高壓放電法:設備成本和使用成本適中,適合多種劑型,性價比較高。
建議:
根據預算和檢測需求,選擇性價比高的檢測方法。
綜合考慮儀器采購、耗材、維護及人工成本。
總結與建議
選擇無菌藥品密封完整性檢測方法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綜合考慮產品特性、檢測方式、生產環境和成本等因素。以下為具體建議:
開展針對性測試:通過實際測試驗證檢測方法的適用性,避免盲目選擇。
優先無損檢測:在滿足檢測要求的前提下,優先選擇無損檢測方法,降低樣品損耗。
結合生產實際:選擇適合生產現場操作的檢測方法,確保高效性和可行性。
平衡成本與精度:根據預算和質量要求,選擇性價比高的檢測設備和方法。
Sumspring三泉中石作為密封性檢測領域的專家,擁有豐富的檢測儀器和解決方案,覆蓋多種劑型和檢測方法,并參與了《無菌藥品包裝系統密封性指導原則》的起草工作。企業可借助專業技術支持,制定科學、高效的檢測方案。